大家好,我是设计师竹子。这几天腾讯官方发布了一篇关于设计师的调研报告《2022年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白皮书》,互联网新兴人才这个名词估计很多人并不熟悉,主要指泛互联网设计领域的相关从业设计师。包括但不限于视觉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品牌设计、游戏设计、用户研究、服务设计、UI设计、全栈/全链路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多个岗位。 这个报告我每年都会去看,里面主要描述的是泛互联网相关领域的设计师招聘需求、设计师当下的从业情况,以及设计师当下的技能学习情况。这份报告的意义通过一些数据调研去反映一些市场动向,这份报告对于企业和个人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个人设计师更多关注的是当下从事的设计师领域的就业和薪资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而企业更关注当下市场总体行情以及行业人才的技能供给情况。这份报告非常的长,所以竹子去挑选一些大家最关注的点进行解读。
今年大家应该真实感觉到就业异常困难,很多设计师弥漫着失望的情绪。很多设计师已经不是要找一份适合的工作的问题,而是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生活的问题。这点从《白皮书》可以看到,2021年是设计师就业的高峰,设计岗位需求发布是最多的,而2022年的设计岗位需求是断崖式下跌,岗位需求只有往年的零头,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厂的业务线一刀切的被砍,大量公司都在收缩战线,很多公司停止了招聘或者大量裁员。因为供给端的需求严重下滑,找工作当然非常困难,所以设计师们也不要盲目怀疑自己能力,而是真的大环境很不好。
很多设计师关心这个情况在2023年会不会得到缓解,竹子觉得目前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因为由于新的防疫政策实施,未来一段时间会有更多不确定性。小米在12月中下旬开始裁员,裁员比例相当大,预计6000人+,这个对于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心理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对于未来一年的市场预期都是不足的。根据国外学者公布的一些数学模型,明年的三月份可能会迎来疫情的一波高峰期。而今年过年特别早,一月就过年了,而返程的二三月份本来是企业做一年计划、按照规划进行招聘人员的旺季,但这个招聘旺季很有可能不会来了。所以稳定当下工作,不要随意变动工作是我对大家的建议。
由于岗位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目前的设计职位细分很多,但按大方向主要分为视觉设计类、游戏设计类、品牌运营设计类、交互产品用户研究类。从数据上来看视觉设计类遥遥领先。可能有设计师会问关注前几年大热门的UI设计在哪里?我觉得这份报告的意思是UI设计师包含在视觉里面了。竹子之前也说过,在大多数公司里,UI设计师这个岗位目前不管你个人怎么定义的,就是一个需要解决各种视觉问题的人,可能需要你去做界面,也可能需要你去解决运营视觉设计,或者公司的平面海报都有可能。所以基本上去找纯UI界面设计工作是很难就业的。
目前很多公司都大量提到一个词“降本增效”,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降低用人的成本。所以公司招聘设计师更加强调能力的多元化,希望一个人承担更多的岗位职能。而设计师最基础的视觉素养,是很多公司更加看重的实操能力。所以在招聘中我们看到更多视觉设计师的岗位需求。视觉设计能力也是大多数设计师就业的基本能力。在最近的新闻中,大家都应该看到了JD的东哥很严厉地批评公司内部假大空的PPT现象,觉得这些漂亮的话术并不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实质性帮助。大厂招聘设计师也在摒弃话术型设计师,因为漂亮的话术显然不会带来明显的绩效和实际工作效率提升。竹子经常说很多刚毕业的设计师最需要的其实是扎实的设计基本,而不是模仿空洞的大厂的话术,那样只会让自己失去基本的设计竞争力,找一份工作都会非常困难。很多时候话术其实是大厂工作汇报时候用的,对于实际的工作执行并没有那么大的帮助,而当下很多公司需要的是增效减负,更在意的是实在的设计执行力。可能有人会说B端设计师可能不需要那么多视觉能力,需要更多的产品体验和交互设计能力。在B端设计中对于产品的深入理解、恰当的使用合适的组件也是B端设计师的基础能力。现在竞争是相互渗透的,很多企业也要求B端设计师有更多C端的经验。所以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B端设计师在品牌视觉上发力,因为B端C化也是未来的设计趋势之一。
那么我们来看下统计报告中设计师日常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根据统计平面设计工作遥遥领先。在统计品类中并没有看到运营设计,我想应该是大量的运营设计的海报/Banner甚至各种线下平面设计,都归结到平面这个品类了。所以这个统计也印证了前面视觉设计为主要工作岗位需求。因为目前设计师这个岗位,在大多数公司的主要工作内容还是视觉设计。
网页设计和交互设计也占了前三甲,网页设计的大量上升,证明B端后台设计的上升趋势。因为近期网页设计中做官网的需求或者做电商前台页面的产品需求显然并没有那么大。交互设计占了第3位,是因为确实现在大量工作并没有单独的交互设计师岗位,都是设计师兼做交互设计的工作内容。公司从成本考虑,更愿意一人多用,根据竹子的分析,很多B端设计,主要工作并不是视觉设计,而是大量的交互产品设计内容。UI设计占比第4位,我觉得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下降。这个趋势我在2020年时候就开始预测了。UI设计从业者的绝对人数其实依然很庞大,但是工作中占比的内容为什么这么低了?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大多数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很多流程都是模块化设计,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了,很多时候UI设计师真的是在粘贴复制界面。而新产品的迭代也在显著放缓,那么界面设计的内容更少了。我询问过很多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最近1年的APP外包设计需求几乎很少接到了,有的也是一些小程序设计,所以我一直说UI设计现在是一个基础设计能力,你必须会一些。因为依然占比在第4位,在工作中需要这项能力,但显然不能作为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了,靠这个去找工作了。插画工作占比和交互设计很接近,这点也在我意料中,因为大量的运营或者视觉设计还是使用插画这类设计形式。当然插画的风格很重要,不是所有的插画风格都适合泛互联网设计。比如厚涂类适合游戏原画,但游戏原画的要求显然非常高。这几年大火的三维设计反而占比很低。并不是三维设计趋势在下降。我觉得还是在上升的,但是放大到整个商业设计的应用场景中,三维设计的应用还是非常少的。很多公司宁愿让设计师使用3D素材,也不愿意让设计师去做原创3D设计,因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还多了一笔购买软件的费用。因为在整个工作占比少,所以同样需要招聘的人也少,而且要求更加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学习三维,在作品集中加入三维作品也并没有带来显著竞争力,因为市场并不需要这么多初级的三维能力设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泛互联网行业的目前就业起步要求是本科,这几年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行业多金,优秀的毕业生都倾向于加入这个行业。本科只能是入场就业的基本门槛,而专科机会已经很少了。所以现在如果还有人告诉你专科去学习UI可以入行,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当然不乏一些专科学历的通过各种努力也可以搭上末班车,但是这种概率已经很低了。
这几年考研热,很多设计师都来问竹子,到底是去直接就业还是去考研。竹子的答案就是衡量你的经济情况,因为当下考研的目的大家都是懂的,考研极少数是去做学术研究的,大多数是增加自己简历的含金量或者想躲避这几年就业行情不好的情况。那么是否考研就需要衡量下收益成本问题。因为在研二的时候一样需要面临实习找工作的问题。在这三年期间你需要支付学费食宿费,而你的同龄本科毕业生已经就业,另外你损失了3年工作经验和薪资收入。所以这个付出其实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考研已经成功上岸的同学其实也是幸运儿,因为当下公司设计师招聘除了对于设计师的实操个人能力所有要求,也会通过学历去筛选候选人,所以竞争是全方位的。另外就业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工作3到5年的设计师群体,因为这个阶段的工作经验是最丰富的,企业招聘愿意付出更多的薪酬招聘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但工作5年以上设计师需求急剧减少,因为企业也会考虑人力成本问题,设计师工作年数的增加,需要付出的报酬也递增,而产生的效益不一定完全成正比。所以这是一个扎心的事情。工作前5年真的很重要,找对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起成长,如果到了工作5年后再反复跳槽,而没有大厂工作经历的镀金,很有可能遇到职业生涯危机。另外你所在的设计行业性质也很重要,为什么医生律师随着年龄增长,反而越容易获得更好的机会。因为很多行业的设计知识积累是类似快消品一样,很容易被淘汰。也就是你多年积累的知识可能很快变得过时。
虽然竹子这几年偏向于视觉表现的研究,但我一直是产品设计出身,很明白用户体验的重要性。通过报告我们看到组建用户体验部门大多数以百人以上规模的公司为主,越是大型公司组建用户体验部门的越多。
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一个现象是这几年组建用户体验部门的趋势在放缓,且部门人数在减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可以用三国里面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解释。人少的时候,公司需要组建一个专业部门来集中设计师管理,增强设计部门的专业度支持。而50人的团队规模是一个门槛,超过百人的大型设计团队的管理难度陡增,设计大多数是业务支持部门,人数的增多与集中管理对于业务的支持效率不一定同时提高,所以很多团队随着人员规模的扩大,会拆分到业务线去。这也是为什么百人以上的设计团队不多的原因。团队规模做不大,或者直接团队拆散了。另外用户体验团队人员在不变或者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单独的用户体验岗位需求一直很少,是需要少而精的状态,但很多和产品设计相关联的设计岗位,如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其实对于用户体验能力的要求其实一直在递增的。所以很多同学想毕业从事专门的用户体验设计岗位也要想清楚,这个岗位需求短期内依然不那么多,这点在前面的岗位招聘统计中也有明确的结论。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用户体验部门要求差异很大,我们看到汽车新能源,VR/AR等行业对于用户体验重视程度更高。因为这类行业的产品是与用户交互度更高的产品,是产品体验驱动销售型,产品体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销售的情况。而电商,教育,广告等行业对于用户体验的需求重视程度少了很多,因为这类行业一直是运营驱动销售型。一次成功的运营营销活动可以带来更显著的销售增长。设计师经常会抱怨设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为不同行业对于设计需求差别极大,大多数公司设计也并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是公司研发层面中的一个环节。
通过这个近3年的图表调研比较,还是能基本反映设计行业当前薪资的分布情况。就是设计师高薪并没有那么多,国内接近60%的设计师月薪是在2W以下,而这个2W以下的样本没有继续细分统计,也许真实统计,整体月薪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如果有分析城市薪资分布,不出意外高薪也集中在北上广深。其他二线城市可提供的设计师薪资天花板比想象的还要低。而月薪在2W以上的有接近10%的比例。对于这个数据,竹子预测在2023年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因为近期大量互联网头部厂商都在大量裁员,而高薪样本主要由这些大厂设计师提供。过去月薪2w甚至3W的找工作,可能不得不接受20%到30%的降薪入职。
这部分也是竹子希望设计师重点关注的版块,因为无论接下来如何去找工作,我们都应该弄清楚企业招聘,都关注设计师具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通过这张表,我总结为企业更加关注务实和效率。设计可用性和可实现程度是成为企业最关注的能力,也就是企业更加希望招聘的设计师有真实可信的实际工作能力。我经常说设计在整个产品研发或者工作中都是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提供持续高效的支撑,可以承接上游产品需求和下游研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不要成为短板。所以设计师在作品集里尽量去真实地表达设计的思考执行,而不是空洞的话术。从需要方和设计师关注点差异,竹子有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需求方更加关注的前3个能力点是创造力,合作沟通,责任心;更加关注设计师能不能融入团队,通过个人能力和团队沟通为团队的产出提供能力和帮助。设计师关注的前3个能力点是设计的执行,逻辑思考,创造力。设计师更容易陷入个人能力的比对,而忽视个人能力对整个项目的支撑和产出,所以在整理作品和面试的时候可以去提前思考下。整篇报告大约77页,内容丰富,需要看完整版本的可以我的关注公众号,并回复“白皮书”,获取完整版PDF。文章图片数据已经获得腾讯CDC授权使用,观点非官方观点仅代表竹子个人观点,大家可以去仔细阅读。有不明白的也可以留言给竹子解答,我和大家解读的都是我觉得设计师更加值得关注、马上找工作需要去关注到的一些点。当然报告的数据也可能有一定滞后性,我们需要及时关注设计当下的趋势,并做一些个人职业生涯或者技能准备的调整。预祝大家2023年可以在心仪的设计岗位上更进一步。
竞品调研课程即将开始,21天手把手带你完成一个实战演练:
顺便,上一期的设计技巧训练营已经结营了,这里同步一下结营回顾: